第120章 准备打仗了!-《盛唐枭雄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事后,李隆基怜惜王海宾,追赠他为‘左金吾大将军’,并把他年仅九岁的儿子—王训接入宫中抚养,和皇子们一起习文练武,亲自赐名:忠嗣!

    王忠嗣长大以后,文武双全,勇猛异常,后来从军入伍,在西北战场上屡立战功,并在开元二十五年,积功升任朔方节度使,专门负责防备突厥人。

    王忠嗣在西北任职多年,非常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,又深知突厥各部的虚实,让他负责指挥这场战事再合适不过了。

    决策已定,李隆基不禁长出一口气,又见时近正午,于是准备在兴庆宫中设宴,好好犒劳一下文武群臣,再趁机鼓舞一下人心士气!

    那知刚要下旨,一名小宦官躬身跑了进来,手中还托着一份奏折……高力士接过来一看,不禁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“力士,出什么事了?”

    “回禀陛下,吐蕃使者—桑扎布已经抵达长安城内,上表请求觐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哼,吐蕃使者早不来、晚不来,偏偏这个关键时刻来,只怕觐见朕是假,趁机刺探虚实、浑水摸鱼才是真吧!”

    李隆基很郁闷,有一种前门拒狼、后门进虎的感觉。

    突厥、吐蕃都是拥有几十万兵马的强大存在,一个位于西北,一个位于西南,恰好对大唐帝国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,而三方争夺的重点就是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,多次厮杀,死伤无数。

    从战略位置上说,大唐以一敌二,又是腹背受敌,自然是倍感吃力了。

    幸好李昭献上了三条毒……不对,是三条妙计,束缚住了吐蕃人的手脚,大唐这才能在朔方、河西一线集结重兵,与突厥人来一场倾国之战!

    只要打垮了突厥了,解决了西北的问题,大唐就能集中力量、再解决西南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,调兵遣将的关键时刻,吐蕃使者来了,这说明什么?

    说明吐蕃人不想置身事外,而是要趁着大唐和突厥人开战之时,插上一手,捞点好处,他们会要什么呢?

    和亲?

    割地?

    还是金银财物?

    如果吐蕃人狮子大开口的话,自己是给还是不给呢……李隆基的眉头紧皱起来。

    另一边,左相—李适之上前两步:“启禀陛下,吐蕃使者只怕是来者不善,陛下可以国事繁忙为由,推迟一下觐见时间,同时派人私下会见吐蕃使者,摸一摸他们的虚实如何?”

    “不必了,朕为大唐天子,若是避而不见的话,岂不惹人笑话嘛……传旨:明日上午,在兴庆殿中设宴,朕要召见吐蕃使者!”

    “遵旨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