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袁大人,听闻前些日子你还遭南方刺杀,肯定颇有怨气。但是今天,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还是要说,请太后、皇上退位!实现共和,都是为了救国,国体之争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,我前线将士联名,望皇上、太后恩准。”段祺瑞此话一出,满朝哗然。 而随着最后一个字儿从段祺瑞口中说出,一张写满了名字的《共和请愿书》,“哗”的被段祺瑞身后的一众心腹展开,铿锵的声音响起:“请皇上、太后退位,实现共和!” “段祺瑞,你这是要反吗?”庆王总算是忍不住了,厉声喝道。 “臣段祺瑞不敢。”段祺瑞随意的朝着庆王拱手,“臣今天不揣冒昧,仅率全军将士,挥泪登车,冒死进京,向皇上、太后,诸位王公痛陈厉害,国家社稷之重,远胜我大清一姓之君主啊。” 庆王捂着心脏,现在他才算是看明白,不是段祺瑞要反,是袁世凯要反啊。 就在一片鸦雀无声之际,冯国章,这个禁军统领矫健的走上金銮殿,单膝跪地:“启禀皇上、太后,良弼大人,死了!” 良弼死了?就像是压垮大清这个骆驼最后的稻草。 隆裕坐不住的站了起来,跳脚着朝着袁世凯责问道:“袁世凯,我免了载沣的摄政王之职,让你当上了总理大臣,你就这么回报我们母子的? 我让你来京城,就是保我大清江山和母子性命的,但是现在,军队都上了金銮殿,你袁世凯辜恩负德啊!” 不过袁世凯是什么人,唾面自干的人物,慌忙的跪在地上:“太后责备的是,臣罪该万死!” 听说康熙帝最讨厌这句话,万死,一死就万事休矣,但是此时足矣看见袁世凯和稀泥的样子,只见他继续说道:“太后,民情风靡,士不用命,大势去矣。臣恐一面祸起萧墙,一面外敌入宫,到时,恐全尸亦不可得!” 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…… 隆裕总算是撑不住了,赶紧问道:“南边,是什么意思?” “要是我大清退位,他们将答应一切优待条件。”袁世凯说道,不过随即更是语气坚定:“如此侮辱皇上、太后,臣已断然拒绝。太后放心,臣也恨这些乱臣贼子,臣也深受其害!”这是他再一次表明和南方的清晰界限。 只能说,徐世昌说的对,袁世凯遇刺,还真是一个表明自己和南方没有没有一点儿关系的契机。 不过此时,隆裕的心里防线已然全部被击溃,赶忙说道:“先别拒绝,先别拒绝,还是和他们再谈谈吧!” 袁世凯一下子站了起来,用力的挺直腰板:“太后,不能谈啊,宁为玉碎不为瓦全,臣也是武将出身,现在这军队我是指挥不动了,但是我将守候在皇上、太后的前方,臣必定为保护皇上、太后流尽最后一丝鲜血。” 而正当隆裕马上要表态的时候,庆王奕劻再也忍不住了,捂着心脏跳了出来:“袁世凯,你少惺惺作态,你个乱臣贼子,我打死你个乱臣贼子。” 说着就叫喊着冲了上来,一脚踹倒了袁世凯,而在一边单膝跪地的冯国章、站立的段祺瑞一看,立马上前阻拦。 “你们谁都不准动!”袁世凯踉跄的爬了起来,语气前所未有的沉痛:“庆王爷,你我同朝为官二十余载,你应该是最了解我的,敢问,我袁世凯的选择,不是大清最好的选择吗?” 闻言,庆王这才停下了脚步,整个人一下子彷佛行将就木,而隆裕听闻此言,也是扑簌簌的流下了泪水。 1912年2月12日,隆裕太后带着年仅六岁的小皇帝宣统,连续发布三道诏书,宣告清帝退位,清廷将结束帝制,“将统治权归诸全国,定为共和立宪国体”。 诏书声称,“今全国人民心理,多倾向共和”,“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,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,总期人民安堵,海宇义安,仍合满、汉、蒙、回、藏五族完全领土,为一大中华民国”。 诏书还劝戒人民保持冷静,维持秩序,支持新政府。与此同时,清政府外务部也向各国驻华公使馆发出照会,宣布清室已自动退位,希望各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合法继任者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