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8章 长岭山防线(二)-《明末最强钉子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这些壕沟陷阱设计得十分巧妙,前方均有一道低矮的墙体或土堆作为掩护,从后方难以察觉其存在。

    可是,一旦贸然跃过,后果不堪设想……

    更令人胆寒的是,这些壕沟陷阱之间相互勾连,形成了一系列的连环机关。

    有时连续出现七、八个陷阱,即便不因坠落而亡,也会因疲惫至极而倒下。

    这些陷阱的设计毫无规律可循,它们在不同坡地上呈现出曲折的“之”字形分布,使得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。

    若试图用盾车作为掩护推进,只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,左右为难。

    除非耗费巨大力气挖掘无数矮墙、填平大量壕沟,否则根本无法逼近前方阵地。

    面对这些伪装精妙、令人心生畏惧的壕沟以及其下尖锐的木刺,好些个将领都是心惊胆跳。

    然而,如果整个山坡都布满了陷阱壕沟,那么不仅敌军难以攻入,己方也将难以出击。

    这与青牙军坚守中寻求反击的战略原则相悖。

    因此,在长岭山的东南和东北方向,特意留下了五条宽敞的道路供通行。

    这十条通道宽度约为二十步,从山脚直通至山腰,途中无任何阻碍。

    既便于敌军进攻,又会使他们在通道上拥挤成群,成为火铳手们的理想射击目标。

    这样既能以较少的兵力进行防守,又能取得最大的战斗效果。

    同时,青牙军若要发起反击,也能通过这些通道迅速出击。

    这是在前面一些的布局。

    当众人再走了一些路后,眼前的地势突然变得陡峭起来。

    显然,这段山坡经过人为改变,沿着山体,被削成了倾斜的坡面。

    在倾斜的地面上,一道矮墙立着。

    它的高度仅及战士们的胸膛,但其坚固程度却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墙后的士兵们得以借助这堵墙作为掩体,向前方目标发射箭矢或铅弹。

    实际上,这道矮墙连同斜坡一起,总高度达到了两丈。

    墙的前方是一条深深的壕沟,而在它之前,还有两道较小的壕沟环绕。

    那条大壕沟深达一丈,宽度亦是一丈;

    小壕沟则深半丈,宽亦半丈。

    壕沟底部布满了锋利的木桩,这些木桩的尖端经过火烤,变得坚硬无比。

    这三道壕沟之间相隔两步。

    中间的平地上布满了如狼牙般尖锐的拒马和鹿砦。

    它们上面的倒刺仿佛随时准备噬人鲜血。

    前几天,温越提到每一组三道矮墙和壕沟构成一道防线。

    每当建虏攻击其中一道矮墙时,就会遭到来自上方和下方的三重火力猛烈打击。

    当时,众人对此还不太理解。

    然而此刻,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,不禁感到震惊。

    耳闻不如一见,只有亲眼所见,才能真正体会到温越所言不虚啊。

    亲眼所见的震撼远胜于空洞的话语。

    就在那道矮墙不远处,又有一道斜坡,斜坡上建有另一堵墙。

    接着又是斜坡,又是矮墙。

    这三道矮墙顺着坡势,一道比一道高,层层叠叠地立在众人面前。

    望着这三道斜坡和矮墙。

    众人终于明白了温越口中所谓的“立体式火力铺盖”的真正含义。

    此刻,青牙军的辎重营已进驻长岭山。

    他们的队伍整齐划一,显得异常精干和坚韧。

    这样的战士无疑是不畏生死、战斗到底的勇士。

    他们中的火铳手握着厚重且精良的火铳,想象着他们从三道矮墙上同时开火的场景,众人无不感到一阵寒意。

    可以预见,即使己方率领军队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首先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道矮墙上,以应对墙后士兵的反击。

    然而,进攻者绝对不会想到的是,头顶上还有两道矮墙上的士兵,正冷酷地瞄准着他们,用那些犀利的火铳从上方锁定目标。

    这种局面下,既要防备下方又要警惕上方,实在是难以兼顾。

    再加上时不时投掷下来的万人敌或毒烟瓶……

    光是想象就足以令人胆寒。

    众人不禁赞叹,眼前的防御布局看似简单,但深入思考后便能发现其卓越之处。

    在场的一些官员将领中,有些人自认为在守寨防御方面颇有心得,但与眼前的防御体系相比,他们的策略显然不止逊色了一点。

    看来前日温越的说法还是过于保守了。

    仅仅攻破这三道矮墙,建虏怕是要损伤三四万吧。
    第(2/3)页